首页 百科知识 > 粽子的来历_功效作用_做法和配料_保存食用知识

粽子的来历_功效作用_做法和配料_保存食用知识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4-04-16 08:19:52 浏览量:

粽子的由来和风俗

现在,粽子成为端午节必备的食物,关于粽子的来源,普遍的说法是屈原投江后,百姓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所以将米团投入江中,后来逐渐演化成了吃粽子纪念屈原的风俗。但其实粽子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,最初做是祭祀之用。

最早的粽子源于上古的祭祀习俗,当时粽子还不叫粽子,在北方,它叫角黍,在南方,它被称为筒糉。

至隋唐,端午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,而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标配自然也出现了很多新品种。最著名的“九子粽”,就是用彩线将九个粽子系在一起,寓意多子多孙,唐代不少诗人都赞颂过它——“盘斗九子粽,瓯擎五云浆”,“四对花竞巧, 九子粽争新”。而锥粽、菱粽、秤锤棕等也都是当时出现的以形命名的新型粽。


此时,粽子的内里也早已不止是小米或大米,开始增加了糯米,而且其中还加入了枣、糖、松子、栗子、胡桃、姜桂、麝香之类的多样食材,甚至还出现了杨梅粽、蜜饯粽。

宋代时粽子已经基本都用糯米,以箬叶或艾叶包裹,内馅又增加了柿干、银杏、赤豆等,用艾灰淋汁煮熟,其色如金。南宋时还出现了“糖蜜巧粽”,造型复杂,有的结为亭台楼阁,有的则是木车牛马,极其精巧,如此吸引眼球的设计也说明宋代时粽子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。

明清时期粽子的品种更加繁多,从宫廷到民间,从南方到北方,各有千秋。造型、用料已经极为丰富的粽子再次独辟蹊径:蹭热点。明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,粽子就从这方面做文章,以红枣作馅,称为枣粽,谐音“早中”,将粽子做成笔的形状,寓意“必中”,参加科考的学子们都会在考前吃上几个这样的粽子,讨个吉利。时至今日,这一手段仍然兴盛不衰,每逢重要考试,家长们还是要做枣粽给孩子吃。

到如今,粽子已经分为两个“党派”:甜粽子和咸粽子。

粽子的功效作用

粽子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一种营养食品,营养价值非常丰富,功效比较广泛。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,可以健脾祛风、明目平肝,对于脾胃虚弱形成的胃脘隐痛有改善作用,对于肝阳上亢导致的两目干涩也有很好的调节功效。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,粽子中的糯米里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,还有大量的维生素A、维生素B等成分,不但可以改善视疲劳,而且可以营养神经,能够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。

粽子有哪些种类

1、北京粽子

北京粽子个头较大,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,多以红枣、豆沙做馅,少数也有用果脯为馅。

2、广东粽子

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,个头较小,外形别致。咸肉粽是广东最常见的粽子,内馅有咸蛋黄、香菇、肥猪肉等。

3、河北白洋淀粽子

白洋淀的粽子叶不同于南方用的粽叶,白洋淀粽子是用淀上芦苇做粽叶。白洋淀的苇叶面宽,叶子柔嫩,拉力却很强,非常适合包粽子。

4、苏州粽子

苏州粽子呈长而细的四角形,有鲜肉、枣泥、豆沙、猪油夹沙等品种,具有配料讲究、制作精细等特色。

5、四川辣粽

四川人嗜辣,因此粽子也有甜辣之分。辣粽的经典搭配是腊肉、腊香肠,也有人搭配熏鱼。煮熟的辣粽香辣适口,独具特色。

6、海南粽子

海南粽子由芭蕉叶包成,糯米中有咸蛋黄、叉烧肉、腊肉等。粽子香浓淡兼有,味荤素俱备,令食者胃口大开。

7、陕西粽子

陕西地区流行吃蜂蜜凉粽子,蜂蜜凉粽子与别的粽子不同。既不包陷,也不使用粽叶,全用糯米制成,形似菱角,白莹如玉,清凉解暑。

粽子的材料有哪些

1、糯米

长糯米即是籼糯,米粒细长,颜色呈粉白、不透明状,黏性稍逊于圆糯米。另有一种圆糯米,属粳糯,形状圆短,白色不透明,口感甜腻。适合做粽子、酒酿、汤圆、米饭等等。所以,如果您喜欢吃比较黏一点的粽子可以选用圆糯米,次之,则选用长糯米作为原料,或者两种可以掺杂食用。

2、粽子叶

一般是箬竹叶、芦苇叶和箸叶,也有用荷叶、格叶、簌古子叶。粽叶的采摘季节通常在每年的7~10月份。受地域、保存、运输等环节影响,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粽子都极少采用新鲜粽叶。

3、包扎的绳

粽绳主要是用各种野草叶当作绳子来捆绑粽子,预防粽子在锅里加热时散开,粽子馅流出来。在棉线未普及之前,通常粽绳是就是用蔺草制作的绳子。

4、馅料

常用的馅料有红豆、猪肉、花生仁、红枣、芝麻、板栗、香菇、火腿、咸蛋黄、绿豆、香肠、干贝等。

5、辅料

包括五香粉、食盐、食用油、酱油、白糖等。

粽子的做法和配料

肉粽

材料:糯米500克、猪肉300克、粽叶适量、粽绳适量。

1、把粽叶和粽绳泡软并清洗干净。(如果是干粽叶,要提前一晚将粽叶泡软。)

2、糯米清洗干净浸泡5、6个小时。

3、猪肉去皮,切成2-3厘米的块,然后放入2勺生抽、1勺老抽、1勺料酒、1勺盐、1勺白糖用手抓匀,然后腌制3-5个小时,让肉充分入味。

4、把粽叶放到热水锅中煮15分钟,煮好后捞出放到凉水中备用。(煮过的粽叶柔韧性会比较好,在包的时候不容易断裂。)

5、把糯米的水分控干,然后放入1勺盐、1勺老抽拌匀。

6、开始包粽子。取两片粽叶,将一头的硬角剪掉,然后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。往粽叶里装入糯米,再放上两块肉。再装上糯米,然后用勺压实。

7、把上面的粽叶向下折,直至完全盖住糯米。然后再将两侧的叶子捏下去,折叠起来。

9、将粽子捆起来即可。粽子全部包好后,放到锅中煮熟。(在煮肉粽的时候,水一定要没过粽子,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煮2个小时,关火后多焖一会儿再吃,味道更好哦。)

红豆长粽

材料:糯米500克、红豆100克、粽叶适量、粽绳几根。

1、糯米清洗干净浸泡五、六个小时。红豆清洗干净浸泡两个小时。

2、把粽叶一张张清洗干净,然后放到热水锅中煮15分钟,煮好后捞出放到凉水中备用。(如果大家用的是干粽叶,一定要提前泡软后再煮。)

3、糯米和红豆沥干水分,然后放在一起拌匀。

4、开始包粽子。取两片粽叶,将一头的硬角剪掉,把两片粽叶平铺,然后对折。把叶子两端分别向中间折。将粽叶拿起来打开,中间就是一个口袋形状。然后往粽叶里面装几勺米,再用勺压紧实。

5、用边上的粽叶将糯米包住 ,取一根粽绳,将粽子绑起来就可以了。

6、粽子全部包好后,放到锅中煮熟即可。(建议凉水入锅,水要浸过粽子,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煮1个小时,然后关火焖30分钟到1个小时。在煮粽子过程中不要再添生水。)

如何挑选粽子

1、看粽叶

一些粽子供货商为了保证粽子的“卖相”,会采取化学染色手段,让粽叶重新变绿,如果长期或大量食用,会引起铜中毒,选购粽叶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。原色粽叶包制的粽子叶子发暗发黄,煮水会呈现淡黄色,煮熟后会散发出粽叶的清香。“返青粽叶”具有均匀的青绿色,看上去很漂亮,煮水会呈现淡淡的绿色,熟后粽香味不足,有的还会有淡淡的硫磺味。

2、查标签

查标签信息是否齐全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:食品名称、配料表、净含量和规格、生产者和(或)经销者的名称、地址和联系方式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、贮存条件、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、产品标准代号等。若标签标示信息不全,则不要购买。散装粽子的容器、外包装标签应当标明生产日期、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相关信息等内容。

3、看包装

看粽角是否端正、包裹是否紧实、外包装有没有破损外漏或涨袋等现象,如粽角不端正,则非手工制作,包裹不紧实,有破损或涨袋,则易造成细菌侵入从而引起变质。还要闻粽子是否有异味,清香味浓郁的粽子风味更好。选择时要细心观看,谨防买到变质粽子。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、超市、餐饮企业购买。

4、勿囤积

新鲜粽子每次按需购买,最好现买现吃,趁热食用。超过保质期的粽子一定要丢弃,不可再吃。根据自身需求购买,切勿大量囤积,避免淀粉老化后粽子发硬。

5、留凭据

广大消费者无论在实体店还是通过网络购买产品,交易时一定要索取凭证,保留好交易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,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行为时,请及时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。

粽子怎么保存最好

1、水泡法

以前没有冰箱时,人们主要通过这个方法保存粽子。而这个方法保存也很简单,只需要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干净容器,放入稍多凉白开水,再放入粽子,每隔一两天就换一次水,食用时先从最底下开始拿起,这个方法保存一周基本没问题,并且粽子的口感和味道也不受影响,所以如果剩余粽子不多,想要尽快食用完可以选择这招。

2、冷藏法

与水泡法相比,冰箱冷藏法无疑更简单方便了,但放入冰箱冷藏前,记得给粽子套个保鲜袋,且不要拧太紧,这样做一方面避免接触到大量的杂菌,另一方面预防粽子与冰箱里的其他食材串味。低温环境只是减缓了食物的变质速度,因此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天,且吃之前最好把它重新加热熟。

3、冷冻法

如果刚煮好的粽子需要等粽子冷却、稍微沥干水分后再放入冰箱冷冻。如果煮熟的粽子在空气中放置挺久,方面发干,则建议放入冰箱冷冻前,将粽子放入凉白开中浸泡个一分钟,让粽叶吸收点水分,保存后水分不会流失,吃起来的口感新鲜软。冷冻后的粽子不建议再水煮加热,这样容易让粽子的香味流失水中,最好是放入蒸锅蒸熟或者放入微波炉中叮熟。冷冻保存时间最多3个月,最好在2周之内食用完。

4、真空保存法

将煮过的粽子放到真空袋中,然后用专门的工具将里面的空气抽掉,最后将口子封好。至于,真空保存后的粽子可以放置在阴凉通风处、冷藏、冷冻保存。但如果保存过程中真空袋子受损漏气了,就切记不要食用了。

粽子食用注意事项

粽子食用禁忌

1、没煮熟的粽子不要吃

自己包粽子,一定要将粽子煮熟后再食用,粽子不太好煮熟,个头大的粽子通常要煮几个小时,可用压力锅煮会省事许多。天热有人喜欢冰箱冷藏的粽子直接吃,这样的粽子又冷又硬,无疑更加不好消化,天热粽子也容易滋生细菌,一定要再次热透后再食用,如果发现粽子已经变质,千万不要再食用了。

2、空腹不要吃粽子

大家都知道,粽子不好消化,最好不要空腹吃粽子,糯米滞留在胃里,会刺激胃分泌过多的胃酸,容易引起胃部疾病,早餐食用粽子的话,搭配好消化的米粥、米糊等为好。另外临睡前一定不要吃粽子,会加重肠胃的负担,从而会影响睡眠。

3、吃粽子不要贪多

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、大黄米等,都是不易消化的,一次吃太多,会引起腹胀难受的情况,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一些蔬菜和水果,帮助肠胃蠕动消化,但不可和太过于寒凉的水果一起食用,避免造成腹泻。

粽子什么人不能吃

1、老人和儿童

粽子多用糯米制成,粘性大,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,,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
2、胃肠病患者

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,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。粽子的糯米,性温滞气,吃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,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,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、出血,使病情加重。

3、糖尿病患者

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、豆沙等,如果不加节制,就会损害胰岛功能,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,加重病情,甚至出现昏迷、中毒,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。

4、心血管病患者

粽子的品种繁多,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,属油腻食品。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的人吃多了,可增加血液黏稠度,影响血液循环,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,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
© 转乾企业管理-商务网 版权所有 |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换成@)